成语中的信息远远无法与现代信息可比拟。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远隔成千上万公里可以做到现场直播、同声传译,而成语中的信息既没有电视、广播,又没有电报、电话,更没有微信、微博、视频等现代电子工具。
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一是书信,二是口头,三是借助敲锣打鼓、烽火等方式,偶尔还有私下约定的其他器物的摆放位置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体现在成语中的古代社会信息传递。
古代的书信1.信息载体书信是古代重要的信息载体。
“尺牍书疏,千里犹面”,这里“尺牍”和“书疏”,都是古代信件,意思是在“千里”外见到书信,就像见面了一样。
古人常把信写在白绢上,然后斜封邮寄,所以也称书信为“白绢斜封”。
古代交通不便,再加上时有战火,书信大多是向家人报告平安的,因此称书信为“平安家书”、“竹报平安”;尤其是在战乱时候,家信难以寄达,极其可贵,便有了成语“家书难寄”、“家书抵万金”。
稍具现代信息形式的电报直到清朝末年才有,民国初期开始用于政事,“函电交弛”这一成语便是反映当时信函、电报往来频繁这一情况的。
口头传播也是古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
如“口口相传”是从这人口中传到那人口中;“播之声波”是借吟诵诗歌以传扬;“门到户说”是到各家各户门口去解说;“奔走相告”、“奔走呼号”是一边奔跑一边传说;“大喊大叫”、“高唱入云”是大声地宣传、制造气氛;“扬铃打鼓”、“摇旗打鼓”是大肆张扬,唯恐别人不知道。
2.信息传递从成语中反映出的情况看,信息传递主要有三种手段:一是人。
如“信使往还”,其中的“信使”就是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也就是使者。
双方互派使者来回往返,便是“信使往还”。
鸿雁传书二是鸟。
大雁是古代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使者,犹如现代的信鸽。
大雁传递书信叫“雁足留书”,信鸽传递书信叫“飞鸽传书”,得不到消息那就是“衡阳雁断”。
鹦鹉能作人言,可以告诉人们事情,鹦鹉说话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唐玄宗李隆基故而封鹦鹉为“绿衣使者”,这一名词而后也成了邮递员的代名词。
还有一种传说中的青鸟,受王母役使可以传信,因此,使者传递信息也可称之为“青鸟传信”、“青鸟传音”,信息传递往来频繁的话,就叫“青鸟殷勤”。
三是物。
物是不能传递信息的,物总还要通过人去传递。
但把信息装入物体,或是为了保密,或是为了某种寓意,因此物也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或工具。
如“鱼传尺素”,尺素就是书信,鱼是不可能把书信传递过去的,但托付者不托传递书信,只托以把鱼带回家去,便成了“鱼传书信”、“鱼传尺素”。
这一成语的来历见于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四是烽火。
烽火是古代边境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烽火一起,即为边疆有事;烽火熄灭,意味着边境平安。
这类成语有“烽火连天”,意指边境时常有战事,国家不安宁;“沉烽静柝”,指烽火熄灭,柝声寂静,边疆无战事;“烟火之警”,这里的“烟火”即指烽火,边界发生战事,用点燃烽火的办法报警;“烽烟滚滚”意思边境时常报警,战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
古代的烽火台3.信息传播速度及效果古时虽然没有光、电手段,但有些信息传播速度也是够快的。
如“不胫而走”就指信息传播非常迅速;“朝成暮遍”也是说传播非常快,早上办成的事晚上就传遍了;“捷报频传”指好消息接连传来;信息传播快慢还要看是什么事情,好事和不好的事情传播速度上大不一样的,这就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信息传播不仅快,而且很广泛。
如:“一传十,十传百”指消息辗转相传,越传越广;“家喻户晓”则指信息广为传播,家家户户都知道。
反映信息传播效果的有如下几条成语:“轰动一时”指在一个时期里到处传闻、影响很大;“满城风雨”指某件事很快风传开来,到处议论纷纷;“甚嚣尘上”形容消息盛传,议论纷纷,现也形容反动言论十分嚣张;“震撼寰宇”则指全世界都受到震动。
4.信息传递中断中国幅员辽阔,仅靠信使的双腿或者骑马来传递信息,不仅慢,还容易传失,在战火频繁的年代尤其如此。
因此,在成语中反映信息不通、信息中断、信息有去无回的成语很多,常见的有:泥牛入海衡阳雁断金瓶落井石沉大海杳如黄鹤杳无音信付诸洪乔断线风筝洪乔掷水杳无踪影断线鹞子鱼沉雁杳反映信息中断的这些成语大都有典故,为了节省篇幅,就不一一解释了。
读者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此为线索查阅成语词典。
5.信息失真“失真”是一个现代信息学的名词,古代并无这个说法,这里用来代指信息传递走样。
因为古代信息传递手段非常落后,人们依靠“道听途说”来传递信息,难免“传闻失实”,再加上有些人“听风就是雨”、“一人传实,万人传虚”,传来传去,连“丁公凿井”、“穿井得人”这绝不可能的事情也变得真假难辨了。
由此可见,“谬种流传”、“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这些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在什么时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6.信息泄漏有些信息是公开传扬的,有些信息是不能公开的,或者在一定时期内是不能公开的。
这种不能公开的信息应该“秘而不宣”,要谨防走漏消息,因为“鹦鹉能言”,也要防止“人多嘴杂”。
但是信息过早泄漏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这就是“走漏风声”、“泄漏天机”、“泄漏春光”、“言语泄漏”。
还有一条成语叫“出阃之言”,“阃”指妇女居住的内宅,意思是圈里边的话传到外面去了。
鹦鹉能言7、信息灵通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叫“长目飞耳”,也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但这种消息灵通多得益于“通风报信”的“耳报神”。
这些人往往“耳目众多”,这些“耳目喉舌”既能“寻消问息”,打探情报,又能“张大其事”,“远处夸称,近方卖弄”,使信息灵通者神乎其神。
成语中的信息远远无法与现代信息可比拟。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远隔成千上万公里可以做到现场直播、同声传译,而成语中的信息既没有电视、广播,又没有电报、电话,更没有微信、微博、视频等现代电子工具。
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一是书信,二是口头,三是借助敲锣打鼓、烽火等方式,偶尔还有私下约定的其他器物的摆放位置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体现在成语中的古代社会信息传递。
古代的书信1.信息载体书信是古代重要的信息载体。
“尺牍书疏,千里犹面”,这里“尺牍”和“书疏”,都是古代信件,意思是在“千里”外见到书信,就像见面了一样。
古人常把信写在白绢上,然后斜封邮寄,所以也称书信为“白绢斜封”。
古代交通不便,再加上时有战火,书信大多是向家人报告平安的,因此称书信为“平安家书”、“竹报平安”;尤其是在战乱时候,家信难以寄达,极其可贵,便有了成语“家书难寄”、“家书抵万金”。
稍具现代信息形式的电报直到清朝末年才有,民国初期开始用于政事,“函电交弛”这一成语便是反映当时信函、电报往来频繁这一情况的。
口头传播也是古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
如“口口相传”是从这人口中传到那人口中;“播之声波”是借吟诵诗歌以传扬;“门到户说”是到各家各户门口去解说;“奔走相告”、“奔走呼号”是一边奔跑一边传说;“大喊大叫”、“高唱入云”是大声地宣传、制造气氛;“扬铃打鼓”、“摇旗打鼓”是大肆张扬,唯恐别人不知道。
2.信息传递从成语中反映出的情况看,信息传递主要有三种手段:一是人。
如“信使往还”,其中的“信使”就是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也就是使者。
双方互派使者来回往返,便是“信使往还”。
鸿雁传书二是鸟。
大雁是古代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使者,犹如现代的信鸽。
大雁传递书信叫“雁足留书”,信鸽传递书信叫“飞鸽传书”,得不到消息那就是“衡阳雁断”。
鹦鹉能作人言,可以告诉人们事情,鹦鹉说话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唐玄宗李隆基故而封鹦鹉为“绿衣使者”,这一名词而后也成了邮递员的代名词。
还有一种传说中的青鸟,受王母役使可以传信,因此,使者传递信息也可称之为“青鸟传信”、“青鸟传音”,信息传递往来频繁的话,就叫“青鸟殷勤”。
三是物。
物是不能传递信息的,物总还要通过人去传递。
但把信息装入物体,或是为了保密,或是为了某种寓意,因此物也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或工具。
如“鱼传尺素”,尺素就是书信,鱼是不可能把书信传递过去的,但托付者不托传递书信,只托以把鱼带回家去,便成了“鱼传书信”、“鱼传尺素”。
这一成语的来历见于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四是烽火。
烽火是古代边境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烽火一起,即为边疆有事;烽火熄灭,意味着边境平安。
这类成语有“烽火连天”,意指边境时常有战事,国家不安宁;“沉烽静柝”,指烽火熄灭,柝声寂静,边疆无战事;“烟火之警”,这里的“烟火”即指烽火,边界发生战事,用点燃烽火的办法报警;“烽烟滚滚”意思边境时常报警,战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
古代的烽火台3.信息传播速度及效果古时虽然没有光、电手段,但有些信息传播速度也是够快的。
如“不胫而走”就指信息传播非常迅速;“朝成暮遍”也是说传播非常快,早上办成的事晚上就传遍了;“捷报频传”指好消息接连传来;信息传播快慢还要看是什么事情,好事和不好的事情传播速度上大不一样的,这就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信息传播不仅快,而且很广泛。
如:“一传十,十传百”指消息辗转相传,越传越广;“家喻户晓”则指信息广为传播,家家户户都知道。
反映信息传播效果的有如下几条成语:“轰动一时”指在一个时期里到处传闻、影响很大;“满城风雨”指某件事很快风传开来,到处议论纷纷;“甚嚣尘上”形容消息盛传,议论纷纷,现也形容反动言论十分嚣张;“震撼寰宇”则指全世界都受到震动。
4.信息传递中断中国幅员辽阔,仅靠信使的双腿或者骑马来传递信息,不仅慢,还容易传失,在战火频繁的年代尤其如此。
因此,在成语中反映信息不通、信息中断、信息有去无回的成语很多,常见的有:泥牛入海衡阳雁断金瓶落井石沉大海杳如黄鹤杳无音信付诸洪乔断线风筝洪乔掷水杳无踪影断线鹞子鱼沉雁杳反映信息中断的这些成语大都有典故,为了节省篇幅,就不一一解释了。
读者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此为线索查阅成语词典。
5.信息失真“失真”是一个现代信息学的名词,古代并无这个说法,这里用来代指信息传递走样。
因为古代信息传递手段非常落后,人们依靠“道听途说”来传递信息,难免“传闻失实”,再加上有些人“听风就是雨”、“一人传实,万人传虚”,传来传去,连“丁公凿井”、“穿井得人”这绝不可能的事情也变得真假难辨了。
由此可见,“谬种流传”、“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这些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在什么时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6.信息泄漏有些信息是公开传扬的,有些信息是不能公开的,或者在一定时期内是不能公开的。
这种不能公开的信息应该“秘而不宣”,要谨防走漏消息,因为“鹦鹉能言”,也要防止“人多嘴杂”。
但是信息过早泄漏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这就是“走漏风声”、“泄漏天机”、“泄漏春光”、“言语泄漏”。
还有一条成语叫“出阃之言”,“阃”指妇女居住的内宅,意思是圈里边的话传到外面去了。
鹦鹉能言7、信息灵通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叫“长目飞耳”,也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但这种消息灵通多得益于“通风报信”的“耳报神”。
这些人往往“耳目众多”,这些“耳目喉舌”既能“寻消问息”,打探情报,又能“张大其事”,“远处夸称,近方卖弄”,使信息灵通者神乎其神。
目录
- 1 无敌神马影院在线直播
- 2 燕子李三电视剧
- 3 洛丽塔在线观看
- ▪ 蝴蝶之吻
- ▪ 东宫西略
- 4 筋膜枪自WEI动图
- ▪ 爆乳邻居肉欲中文字幕
- ▪ 暗格里的秘密全集免费观看
- 5 三毛流浪记电影完整版
- 6 英雄地之小刀会
- ▪ 菊内留香TXl金银花
- ▪ 美景之屋3完整版带中字
- ▪ 男欢女爱 久石 全本免费
- 7 妈妈的朋友2017
- ▪ 开局一座山漫画免费下拉式观看
- ▪ 姐妹情室
- ▪ 苹果未删减
- ▪ 同性男男gv片
- ▪ 今晚爸妈不在家(骨科)鲜鱼
- 8 侏罗纪世界1国语在线观看完整版
- ▪ 乳色吐息在线观看全集免费观看
- ▪ 封神榜电视剧
- ▪ 九尾狐传在线高清免费观看国语版
- ▪ 成宫琉璃
- ▪ 天天爱去网
- ▪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在线
- ▪ bt天堂在线种子
- ▪ 对象是家里安排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 9 濑名樱花
- ▪ 黑帮大佬的365天第2部在线观看
- ▪ 那样芬芳电视剧手机全集免费观看
- ▪ 王牌逗王牌
- 10 国产美女视频国产视视频软件
- ▪ 云南虫谷电影
- ▪ 黄海波电影
- ▪ 信号 电视剧
- ▪ 一个人看的免费高清电影
- ▪ 夏娃的诱惑四部曲
- 11 日韩成人av
- ▪ 青木玄德
- ▪ 最不安的人在线观看
- ▪ 一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动漫
- ▪ 斑马电影街
- ▪ 芭比之奇幻日记
- 12 欧美亚洲日韩在线在线影院
- 13 新网王
- 14 tokyo hot n0779
我和黑大佬的365天无删除中文翻译下载《我和黑大佬的365天无删除中文翻译下载》由来
编辑我和黑大佬的365天无删除中文翻译下载《我和黑大佬的365天无删除中文翻译下载》起源